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4日讯(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)“我很感激现在能够自由地呼吸,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。”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产科病房里,麦女士(化名)坐在靠窗的病床安静地练习书法,偶尔会在护士的搀扶下在走廊走两圈。回忆起3个月前的那个凌晨,麦女士依然心有余悸——她心脏停跳长达82分钟。
3个月前的一个凌晨,怀孕24周的麦女士突感腹部如刀绞,冷汗涔涔。家人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。
凌晨2时许,救护车将她送到中山七院急诊室,产科医生已在急诊室严阵以待。经过检查,产科医生发现多普勒听不到胎儿胎心,孕妇血压断崖式下跌,生命体征急速恶化!最坏的情况瞬间迸发,麦女士出现抽搐、意识丧失,紧接着心脏骤停。
医院马上启动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流程:心肺复苏迅速启动,肾上腺素推注、气管插管……然而心脏依然沉寂。麦女士被火速推往手术室。来不及回顾病史,病因不详,但是产科团队知道复苏性子宫切开术是救治孕产妇的一线生机。
抢救争分夺秒地进行。终于,在第82分钟,心电监护上,那条象征生命的曲线,终于再次微弱地跃动起来——自主循环恢复!
经过14小时的鏖战,麦女士合计失血9160毫升(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两遍),24周的胎儿未能保住,麦女士的脏器衰竭风险高悬。
ICU、产科、血液科、肾内科、药学、康复医学科、感染科等多学科日夜联动,从呼吸机参数到营养配方,从抗感染策略到康复节点,每一次讨论、每一个决策,都经过精密计算与动态调整。奇迹终于在坚守中萌发:术后第10天,麦女士从深度昏迷中苏醒,能够简单地转动肢体;术后第14天,拔除气管插管,开始自主呼吸;术后第28天,借助支架成功下床行走。历经煎熬的ICU治疗期,麦女士终于跨越生死线,转回产科普通病房。
转回产科普通病房那天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,麦女士清晰感受到指尖有了温度,她试着抬起僵硬的右手,让左腿沿着床边轻轻地挪动半寸,她终于能开口说“活着真好”。
发布于:广东省博星优配-炒股资金配资-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-国内十大配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